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2014苏州老年星光大道 >> 蓦然回首
岁月如歌 青春长在


【信息时间: 2014-9-2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在“2014苏州老年星光大道”九月冠军赛决赛场结束前,专家评委、苏州市歌舞团原团长顾昌其老师感慨的说:“没想到苏州老年群众文化的水平这么高!”是啊,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确是高手如林,而能在其中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荣登冠军宝座的队伍,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岁月如歌艺术团就是笑到最后的那支队伍。

他们的舞蹈《似水年华》开场就让人眼前一亮:6个头戴斗笠的男子和3个手执雨伞的女子,搭建一个新颖别致的舞台造型,打开了极富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画卷。舒缓轻柔的音乐声中,百鸟齐鸣,清脆悦耳。烟雨朦胧中,身着长裙,手执彩巾的美女们飘然而至,满台灵动生辉,直叫人深醉其中,无法自醒。复赛时,一首《卖花谣》又是极具苏州地方特色的情调,俘获了评委与观众的心。决赛中的《茉莉飘香》更是胜人一筹。一筐筐洁白的茉莉花,一个个如花的美女子,交相辉映。场景美,舞姿美,歌声美,美不胜收的舞台效果让观众们大声叫好,大鼓其掌,得到了评委们打出的历史最高分:10.52分,当之无愧地坐上冠军宝座。

40年前,苏州市七中学校文艺宣传队里 集中了一批毛头小伙子和年轻的姑娘,他们能歌善舞,经常活跃在各种舞台上,在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因时代要求,当时全部被下放到苏南农村和苏北农场。各奔东西后基本失去了联系。

40年后,白发苍苍的同学们相聚了。忆起往日的同学情、青春乐,大家心中又升腾起一股继续圆梦的情缘。说干就干,“岁月如歌艺术团”应运而生。

王永林老师是苏州市歌舞团的编导、苏州民间民族舞蹈的传承人,他主动请缨,当上了团里的专业编导,他自编了一系列具有江南特色的舞蹈。他爱人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顺利成章的成了团里不用花钱聘请的舞蹈老师。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团员们十分珍惜,把老师们尊为艺术团的灵魂,,认真刻苦的跟着他们学、练。由于按专业水平编排的节目,动作都十分规范,难度很大,这就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练去磨。朱凤媛是连云港歌舞团退休的,现住在上海,但她却经常特地赶到苏州来帮忙排练,仔细观察每个人的动作,凡有不规范不到位的动作,一个个认真地“抠”,直到完全标准为止。只要有重大的演出任务,她必定赶来,如有人缺席,她就立即顶上。

虽说年轻时大家都有较好的文艺基础,但几十年过去,技艺荒疏了,腰腿变硬了,喉咙也沙哑了,加上年老体衰还有家务烦扰,真是困难重重。但为了寻找老来乐,为了再圆青春梦,大家想方设法,攻克一座座堡垒。经过一阶段的磨练,嗓子打开了,腰腿柔软了,感觉找到了,活力迸发了,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40年前的青春时代。

他们的身影又开始出现在各种舞台上,并取得瞩目的成绩。渐渐地在苏州群众文艺团体中声名鹊起,尤其是《茉莉飘香》、《卖花谣》和《似水年华》等江南特色的舞蹈更是倍受好评。连续5年,分获苏州市文艺作品新人新作三个金奖和一个银奖,2009年代表苏州市社保系统参加江苏省“社保情舞蹈汇演”,评价极高。

66岁的冯朝晖,去年因甲状腺瘤开刀,出院后继续参加排练,演出,还主动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大家劝他不要太累,他笑着说:身体有病,更要调整好心态,参加排练演出,虽然累一点,但心情愉快,反而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李斌是个能人,为了节省团里的开支,他经常自己动手做各种道具,而且都做得惟妙惟肖。

岁月如歌艺术团区别于其他老年文艺团队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有男同胞参与。全团30个人中12个是老帅哥,舞台上有了阳刚之美,加上女子的阴柔之美,节目顿时增添无穷的魅力。

64岁的吴清泉当年作为69届知青,下放苏北南通环本农场务农,后来调到团部警卫连工作,回苏州后在市政府开车。退休后参加同学会和大家一起萌发了重拾青春梦的念头,成了艺术团的第一批团员。由于经常参加排练和演出,老婆开始是极力反对,认为他“家务不做,老在外面瞎起劲”。后来,随着艺术团的名声越来越大,老婆服气了,买舞鞋,买练功裤等要自己掏钱,也大力支持了。

艺术水平提高了,他们不是用来赚外快而是热衷于公益宣传。每年重阳节,市、区都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他们总是积极参加,从不伸手要报酬。市里开残疾人运动会,在开幕式上他们友情演出。公园路机关幼儿园是他们的联系点,为孩子们演出,幼儿们看得高兴极了,连小手都拍红了。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一则给孩子们送欢乐,二则从小培养他们的文艺兴趣,为祖国文艺繁荣的明天播下优良的种子。

比赛结束,手捧冠军奖状,团长韩仁忠激动地说:“我们的青春圆梦之路走得很艰难,但走得很开心。谢谢政府给我们老年文艺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示美的舞台,一个寻梦的舞台。我们要沿着这条美梦之路继续走下去!”

 

             苏州老龄工作特约通讯团   王凤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