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退休以后,来到苏州上方山下,石湖景区畔的学府社区定居。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真可谓“人间天堂”。
几年来,我经常泡在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钟爱于打乒乓球,与乒乓球结下了不解之缘。缘于哪里?
一、增强了体质
我是体育运动爱好者,年轻时喜欢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只是乒乓球艺稍差。现在有机会来老年活动中心的乒乓球馆练球,刚开始炼球时,只打七、八局就气喘吁吁心跳加快。经过几年的坚持,运动量的不断加大,现在连打二十局不感到吃力,还觉得人清气爽。过去蹲下来猛地站起,会觉得眼冒金星,眼前发黑,现在蹲下站起轻便自如。腿部功能明显增强,上下五楼毫不费力,有时一步两个台阶。
打乒乓球要不停地在移动中击球,步法、手法都到位才能把球打准,胯、腰、肩、肘、手腕全部放松才能击出高质量的球。久而久之,身体的协调性、平衡能力也不断提高。打乒乓球还要手脑并用,要针对对手的站位、动作、眼神等先作估计,对每一个来球,要用最短的时间对旋转性质作出判断,以确定自己击球的方式和落点,为击下一个球创造条件。与熟悉的对手对弈,在战略上,要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做到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不熟悉的对手,要尽快进行“火力侦察”,了解对手的打法和特点,以便有的放矢。打乒乓球的过程,也是提高反应能力、加强思维训练的过程。据我所知,长期坚持打乒乓球,患老年痴呆病的几率极少。
二.磨练了意志
乒乓球的魅力,令我心驰神往,令我不间断地训练,使我的意志和境界有了新的提升。打球如同做人做事,没有认真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行。以前我打球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体力不支、裁判误判,或是对方有些不适当的语言、行为等因素,使自己产生松懈的情绪,结果该赢的球输了。无数次与朋友的交战让我明了:上了球场,要调整好心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认认真真打好每一个球,做到领先时不懈怠、落后时不气馁。打球的实践还启发我,要善于学习,勇于纠错。教练指导时,我就仔细听讲,认真揣摩其球艺;别人比我行,我就虚心求教,努力提高其技能。
三、结识了朋友
学府社区是一个拥有一万多居民的新型社区,大多数居民都是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于此的新苏州人。社区的乒乓球馆也聚集着众多的老年朋友,他们在这里互问候、聊家常、谈球技、增友谊。大家在一起,精神有了寄托,情感有了维系。谁遇头疼脑热,都会有人热心去关怀;谁家遇到难事,都会有人主动去帮忙。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热情与微笑,感受的是温馨与和谐,传递的是友谊与关爱。这是老年人用心用情去呵护的家,是一个精神与心灵不可缺少的家。我在这个温馨的家中,倍感幸福与快乐。
打乒乓球,使我受益无穷;打乒乓球,使我延年益寿!
乒乓球,我的不了情!
苏州市老年工作特约通讯团特约通讯员
苏州市高新区横塘街道学府社区李学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