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协会简介 >> 养老机构
仁者有爱——记仁家护理院龙金华女士


【信息时间: 2014-5-4   阅读次数: 【我要打印】【关闭】

         现年三十七岁的龙女士,操着一口不太纯正的苏州话。从她和蔼可亲的脸上能够读到诚实、善良;健康的身板更是记录着她的勤勉与辛劳。她就是苏州市仁家护理院的护理员、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小龙阿姨的龙金华。  

    位于吴中区水香街的仁家护理院是苏州市众多养老机构中的一家,现有床位一百八十几只,护理人员共计三十九人。在一幢五层的大楼中,第三楼层计有床位三十七只,护理人员八个,小龙阿姨就在这里工作,至今算来已有第五个年头了。

    小龙与丈夫都是安徽舒城人,丈夫在园区一家单位打工。为了出来闯世界,不得已将自己心爱的女儿留在老家,与众多老乡一样由家里的老人照看。女儿十三岁,马上就要读中学了。毕竟是聚少离多,舔犊情深,她也挺想孩子的。去年年底回家探亲,本想多呆些日子,只因想到这儿有一些老人需要她,还是提前返苏了。这么几年来,小龙阿姨与护理院的老人们朝夕相处,在照料、护理他们的日日夜夜里产生了感情。

    现年八十七岁的童阿姨前年不慎摔了一跤,只因年岁大了,至今卧床不起。小龙阿姨悉心照料,经常为她翻身、擦洗,保证了童阿姨的卫生、清洁,一年多来易于滋生的褥疮没有出现,也可说是奇迹了,为此赢得了老人子女们的真心感谢;王阿姨也有八十来岁了,是2009年进入护理院的。数年来小龙阿姨坚持每天为她洗脸、保洁、端饭递水、伺候服药等,毫无怨言,就像自己家人一样,难能可贵。再说由她照料的阮阿姨,已是百岁有余。看着他们仍还健康的生活着,不能不感叹:小龙阿姨功不可没!

    小龙阿姨责任心强,且又勤快麻利,能者多劳吧。她包干的有三只房间,八个老人。其中一只大房间里有四个老阿姨,另外两只较小的房间分别住着两位老伯伯和两位老阿姨。她呢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好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无论是八个人的三顿六水,还是老人们的大小便伺候,以及在两餐之间还要为个别阿姨、大伯准备些水果、点心什么的,从来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有时候还得守护某个老人身体不适、挂水打滴。除此之外她还关心哪位老人要剪个指甲、哪位阿姨该洗个澡了、哪位伯伯须理个发啊等等,无不牵挂在心、一一解决。当然更多的时候她还会陪老人们聊聊天,还经常推老人们去活动室看看电视、读读报啊什么的。

       与小龙闲聊,听其介绍,她来苏州也有十几年了。之前也曾做过不少事情,包括家政服务之类的。自从数年前来到这里,由于她的勤奋,得到了护理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更是因为她的辛劳付出,得到了老人们的真心爱戴,尤其是获得了老人家人们的由衷好评。她说,她的工作其实是枯燥乏味的,除照料老人们的吃、喝、拉、撒外,为保证生活环境的卫生、整洁,还要经常擦桌、揩窗、拖地,整理内务等,一天到晚真没多少空闲,且又没有休息日,有时一旦需要,还要加夜班。唉,真是以护理院为家了。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与那些老人们建立起了深厚而朴素的感情似是蛮难坚持下来的。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特别我们苏州,在率先奔小康的进程中同样也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作为是三十年改革大军中的先行者,老人们理当更应享受改革的红利。而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苏州也算是做得较好的。200多家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相对成熟的养老机构保证了“老有所养”这一基本社会职能的落实。当然,“路漫漫矣其修远兮”,还得上下而求索。要更好地做到“敬老、爱老、服务老人”,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其中相当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老年护理、服务人员的工作投入。为他们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收入待遇、宣传先进事例、提升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意识。事实上,从某种角度说来,他们还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由于他们的坚持和付出,保证了老年朋友有一个平和、踏实、相对幸福的晚年;才解除了多少个家庭的“后顾之忧”;才有我们这个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安定团结、和谐美满。他们是一个平凡的群体,可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却是不平凡的。

 离开护理院,一楼前厅玻璃门上几个大字抓人眼球:“仁人有爱 仁者爱人 用心为家  爱在仁家”。是的,老年朋友的家之所以在“仁家”(护理院),这是因为有了无数个象龙金华这样的仁者(护理员)。正是他们的真诚服务、他们的大爱付出,才会仁者有家;龙金华他们更是真正的:仁者爱人  仁人有爱。

                               

                                     苏州老年工作特约通讯团 陈铭诚